每日薦書
館長薦書·《孝經譯注》
人活一世,所在無非“忠、孝”二字。
古人講忠于君,愛生民如子;現在講忠于黨,為人民服務,都強調了一個忠字,都強調了一個民本思想。
馬克思在其參加起草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中就成為盟員的條件提到了“不信仰一切宗教,平日不參加任何宗教團體和一切儀式(民法規定必須遵守的儀式除外);拒絕參加任何組織,拒絕支持任何敵視同盟的宗旨或可能阻撓實現這一宗旨的個別要求;具有宣傳的能力和熱情、堅定不移的信念、革命的毅力”等五個方面的要求,這兩條其實都強調了“忠誠”的問題。
毛主席講“這種領導骨干的標準,應當是季米特洛夫論干部政策中所舉的四條干部標準(無限忠心,聯系群眾,有獨立工作能力,遵守紀律)。”
習近平總書記講要“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選拔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
人們歷來喜歡講“忠孝不能兩全”,其實是忘記了忠孝的辯證關系。我們歷來講家國同構,忠孝一體,孝是忠的基礎,忠是孝的結果,《孝經》講“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可見,事親之孝為孝,事君之忠也為孝,立身之高還是孝。習近平總書記講“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
正因為人的一生離不開忠孝,忠孝一體,孝是忠的基礎,所以,我們要深入了解學習孝文化。
深入了解學習孝文化就必須深入學習《孝經》。歷來,《孝經》與孝道都根深蒂固的深入人心,滲透到社會組織的各個細胞之中。首先,《孝經》被視為思想權威,在著述與論辯中被廣泛地征引;其次,《孝經》被作為倫理道德的規范,用以揚惡勸善;最后,通過推衍發明《孝經》的旨意,借用《孝經》制定不同的社會身份和職業的人的道德規范,依據《孝經》議定禮儀制度與律令。
由中華書局出版,胡平生譯注的《孝經譯注》先是以“孝經是怎樣的一本書?”發問,就《孝經》的作者、成書時代及書名的由來,《孝經》的今文和古文、鄭注和孔傳的考證,《孝經》在歷史上的影響,《孝經》思想內容評介,《孝經》版本源流簡述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講解,然后對《孝經》進行了譯注,并附錄了《古文孝經》、歷代重要序跋。是學習研究《孝經》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親愛的讀者朋友,一起來讀《孝經》吧,在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在這傳統文化即將再次發揚光大的美好時代,讓我們一起深入學習了解這部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