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文學巨匠”、“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作家”巴金先生寫過很多書,但他在1930年代初創作完成的長篇小說《家》具有里程碑意義,奠定了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很多人從《家》這本書里讀到的是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是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是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在當時,相當一部分有志青年受到《家》的影響而去追尋光明,奔向延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開啟了人生的新路。
現在,社會上又有不少人開始懷念“家族”、懷念“大家庭”了,建宗祠,搞家族聯誼,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維系親情,聯絡感情,交換資源,得道升天!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讓原子化家庭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有人不服氣,那就看看《家》吧,你成不了高老爺!沒準是轎夫,是鳴鳳……
任何一個時代,一種制度,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其先進性、局限性。在其中的人,都會有覺民、覺新、覺慧這樣的代表,他們是三個人,也是一個人的三種狀態,三種選擇。
巴老希望他的作品能給我們帶來希望,帶來勇氣,帶來力量,讓我們變得更好。那么,來讀一讀《家》,希望它能給你帶來希望,帶來勇氣,帶來力量,讓你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