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魔鬼季節”,心腦血管疾病進入高發期。一項研究發現,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占全年的80%,氣溫每降低1℃,心臟疾病發病率增加2%,在我國,冬季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比夏季高41%左右。那么,冬季應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呢?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原因又是什么?

01氣溫驟降 季的低溫會導致血管收縮,血管遇冷容易收縮、痙攣,導致心腦血管供血不足,進一步誘發心肌梗死或者腦梗死等意外疾病
02天氣干燥 冬季的空氣通常較干燥,水分流失引發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了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
03情緒波動 冬季日照減少,讓人更容易情緒波動,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是新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抑郁癥評分每提高一個標準差,冠心病、卒中和復合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約為1.1
04飲食失宜 天氣寒冷,人們會不自主地過多攝入高熱量的食物,膽固醇增高會進一步加重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會進一步增高

1. 注意保暖冬季室內外溫差大,適量增減衣物。同時老年人尤其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人勿用冷水洗臉、洗衣。

2.避免感冒目前流感病毒、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高發,人群密集處戴好口罩,家中注意通風換氣,尤其是一些心衰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防止呼吸道病原體感染,避免誘發心衰加重。如出現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盡早就醫。
3.均衡膳食

4.戶外運動最好在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左右進行。注意熱身,循序漸進,不選擇過于激烈的運動,避免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可在室內,做一些力量練習或進行一些柔韌性和平衡性的練習。當然,運動前最好咨詢醫生,根據自身狀況選擇是否做運動、適合哪種運動方式。
5.心態平和,注意休息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多曬太陽,盡量保持心情愉悅。
6.定期體檢,按時服藥應該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并預防疾病的發生。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服用藥物,不要隨意更改藥物的劑量和使用頻率。
文章圖片來源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