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畢業生基本情況
(一)畢業生規模
服裝藝術系共有畢業生66人。
(二)畢業生結構
服裝藝術系66名畢業生均為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其中男生29人,女生37人。漢族學生64人,少數民族2人(沙夢曉回族,胡林玉仡佬族)。生源地為省內的畢業生共42人,外省學生24人,主要分布在江蘇、河南、貴州、甘肅等地。
(三)畢業生就業率
服裝藝術系共有64人就業,就業率96.97%,其中已就業男生29人,就業率100%,已就業女生35人,就業率94.59%。
(四)畢業生就業方式
45名畢業生選擇勞動合同就業,占據總人數的68.18%;
17名畢業生選擇自主靈活就業,占據總人數的25.76%。
(五)就業去向
服裝藝術系66名畢業生中,簽約就業45人,其他就業形式17人,升學2人(呂新媛被濰坊科技學院錄取,解浩田被德州學院錄取),待就業2人。
(六)就業單位流向
55名畢業生為山東省內就業,7人省外就業,6名同學在江蘇就業、1名同學在北京就業。
64名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主要為三資企業、私營企業。
(七)特殊群體就業情況
殘疾生、困難學生、建檔立卡學生54人,52人就業,就業率96.29%。
服裝藝術系省優秀學生6人,已全部就業
少數民族2人,已全部就業。
(八)未就業畢業生情況
未就業畢業生2人,未有工作意向。
二、畢業生留魯就業情況
外省畢業生留魯就業57人,就業單位集中在服裝有限公司。
三、就業創業工作主要舉措
(一)就業指導工作
1.領導重視,輔導員、班主任協作
系部成立了由系書記、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的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小組。從四月起,在系部群中公布各班級就業數據。五月起,要求班主任協助指導學生就業,特別是很多與企業之間有橫向合作的老師,主動向合作企業推薦學生。十月,系領導分工分片走訪省內各地方的服裝有限公司,介紹畢業生信息,邀請企業來學院參加專場招聘會。
2.校企聯誼,拓寬就業途徑,促進產學研結合
學院推行實習制,要求大專及中專三年級學生假期必須到企業內實習,實地感受企業文化和專業需求。
在平時的工作中,系積極聯系邀請企業進校宣講,邀請企業到會商談招聘學生、聯合培養、產學研合作等事宜,全面推動系部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3.加強指導,提升職業技能,提供全面服務
針對學生身處校園,對社會缺乏相對了解等情況,系充分利用“職前教育網絡學堂”資源,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開拓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
4.樹立成功典型,鼓勵就業創業聯動
近幾年我校有多位校友創業成功,這部分成功的校友是系部不可多得的資源,通過邀請他們擔任創業導師,回校講課、作報告,將他們的先進事跡制作成展板展出等方式不斷激發同學們的奮斗熱情。
5.關注個體,做好細節,增強人文關懷
系部及時更新完善學生資料管理系統,對困難生給予關注,并優先推薦優秀貧困畢業生就業。安排班主任、輔導員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對“困難”畢業生給予適當的求職補貼。
(二)創業教育工作
1.上好就創業指導課。
我系就創業指導課的內容針對學生對象的不同,分階段開展,包括就業政策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就業過程實戰指導、創業指導等。
2.開好就業門診。
主任、書記親上陣,關心畢業生就業,特別是困難學生的就業情況,全心全意,做好點對點、一對一的指導。
3.開好招聘會。
為學生做好雙向溝通和現場指導,架起用人單位和學生之間的橋梁。
4.引導學生切實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創業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長,就業難度較大,我系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創業,另一方面,拓寬專業適應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著重培養學生既能求職又能創業的特性。據統計,2021屆畢業生有2人實現了升學工作,就業率達97%,極大地鼓舞了下一屆畢業生升學、就業的信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