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藝術系現有專兼職教師24名,其中副教授7名、講師5名、助教10名、高級技師2名。2人被授予山東省優秀教師稱號,1人被山東省委組織部授予“擔當作為好干部”稱號,2人被認定為“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1名輔導員獲“山東省優秀輔導員”稱號?,F設有服裝與工藝、家用紡織品設計(籌)兩個專業方向。
多年來,服裝藝術系始終以“一切為了殘疾學生,為了殘疾學生一切”為出發點。在省殘聯的領導和省教育的指導下,按學院黨委部署,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黨建鑄魂,凝心聚力樹立師德師風;以教學育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行動引領,充分發揮先進系部模范作用,以培養“厚德育 精技能 善創新 回主流”技能傳承創新的高職聽障技能人才為主線,實施“以人為本、以愛育愛、一生一案、修技立身”教學理念。探索“視覺感受5E教學法”,創新“普特協同 多元推進”教學途徑,將非遺技藝傳承融入聽障學生教學中。參與牽頭發起全國非遺職教集團等,籌劃成立殘疾人非遺項目的傳承和發展研究以及民族服飾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積累了豐富經驗,起到了帶頭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系部依托專業群建設規劃,進行特色學科建設,以“爭創特色專業,爭創雙高一流”思想為指導,立足學校強化實踐教學辦學特色。以服裝企業的設計與技術崗位確定培養目標,針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就業市場,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斷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施“訂單式”校企雙元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專業發展、人才培養的特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在省殘聯、院黨委的領導下,系部全體教職工以奮發進取的精神、爭先創優的動力、腳踏實地的作風,團結勤奮、真抓實干、成果突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黨建業務融合發展:
2019年服裝藝術系被授予全國“殘疾人之家”稱號。服裝藝術系黨支部被山東省直機關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2022年服裝設計與工藝教學團隊立項為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2023年,“匠心筑夢 奮斗新時代”服裝藝術系黨支部被山東省教育工委授予“共產黨先鋒崗”稱號。支部案例“溫情黨建五心筑夢—用心用情照亮殘障學生出彩人生路”獲全省機關黨建創新優秀案例三等獎。經多年探索與實踐,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山東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1等獎1項。劉鯉、宋泮濤、劉芳、許娟團隊獲山東省教學能力大賽專業2組一等獎,2名教師獲“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三等獎;系部多次榮獲服裝陳列設計“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示范性考核站點;兩門課程立項山東省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以墩繡技藝傳承為主導的“殘疾人非遺傳承與時尚設計實訓基地”案例入選教育部學校規劃發展中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優秀案例;“墩繡裝飾藝術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順利通過山東省教育廳立項為山東省第三批職業教育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服裝專業教師團隊出版專著5部,專業教材8部(含2部出版中)。授權軟著14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參與公布的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3項,國家標準3項。2018年獲山東省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服裝裁剪項目第一、二名;2名殘疾學生與健全學生同臺競賽獲山東省高職組“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三等獎。在全國“黃炎培杯”非遺創新大賽中,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獲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近5年,學生在其他各類大賽中獲國家級、省級獎勵近40項。培養有全國技術能手3人、山東省技術能手4人、技師3人,特教老師10余名,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在96%以上,畢業生表現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相關做法被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報》、《中國商報》等媒體報道。
同時,系部擁有良好的實驗實訓條件,實訓設備資產達1000多萬元,以產學研合作與校企合作帶動教學實訓,在實訓服務,學院教學、科研和創作及服務社會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下一步,服裝藝術系將不忘立德樹人初心,扛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崇高使命。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凝心聚力,努力創新專業發展建設,為學院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金沙檢測線路中心js8—服裝藝術系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