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部“行走的課堂”思政實踐教學—“我與家鄉共成長”教學活動走出校園,走進泉城,分別在解放閣、寬厚里、百花洲進行現場實踐教學。思政部主任張睿、學生工作處處長黃艷華等教師帶隊學院聽障、視障、肢體障礙等學生50余人參加。



在解放閣,張睿主任以《認識歷史文化名城濟南》為題拉開了此次行走課堂的序幕。張睿老師用流暢的手語和精彩的解說從濟南的泉、濟南的優秀歷史文化、濟南的解放與建設三個方面為同學們講授濟南的優秀歷史文化,通過讓同學們了解濟南的昨天和今天,啟發同學們思考青年人如何做社會進步的主力軍,理清個人成長與祖國的發展的關系等問題,并引導同學們在3個不同的課堂中尋找答案。


楊海寧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從解放閣看濟南戰役》的專題課。詳細講解了濟南戰役和解放閣的歷史,教育同學們謹記今天的濟南美麗繁榮是當年的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結果,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并帶領同學們分組有序進入解放閣參觀。在一件件革命歷史文物前,同學們認真觀看,聽障學生用手語交流著,視障學生在老師的講解中想象著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肢體障礙學生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來到一組組浮雕前,駐足觀看,被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精神深深感動。

寬厚里牌坊前,宋雯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認識寬厚里品中國精神》的專題課。宋老師講解了“寬厚里”名字由來的兩種說法,引導學生領悟“寬容厚道”永遠是中國人永不過時的精神內核。帶領同學們游寬厚里,讓同學們感受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文化,昨天和今天在這條不長不窄的巷子里完美的融合。


百花洲里,李曉鳳老師為同學們上了《百花洲里看泉城》的專題課。李老師給大家講解了百花洲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概況,在大賓地—王家大院,詳細介紹了王家大院當年繁盛的景象和優良的家風家訓。同學們在百花洲體驗著老濟南的泉水文化、民俗文化、家風文化、清廉愛國文化,在建筑中感受優良家風家訓的傳承,在濃濃的濟南味中感受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如何讓思政課更接地氣?如何讓思政課有深度有溫度?一直是思政教學團隊深入挖掘的教學課題,此次實踐教學活動,是思政課堂的又一次改革和嘗試。只有用最真實的情境,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才能讓思政課更有親和力、感染力和教育力。

此實踐教學活動是本學期思政課教學改革—系列教學活動中的一部分,是繼“我與祖國共成長”之后的第二篇章“走進泉城”,之后將繼續完成第三篇章“走進特院”和第四篇章“走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