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下午,思政教學團隊帶領聽障、視障、肢障、健全學生共39人,在學生工作處的配合下,開展“行走的課堂”現場教學活動。

師生們手捧鮮花,來到“五三慘案紀念碑”前,緬懷慘遭日本侵略者殺害的遇難同胞,緬懷為抵抗日本侵略者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張睿老師開始了主題為“‘五三慘案’與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時代責任” 的“行走的課堂”現場教學。李曉鳳老師配合詳細講解了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事件的背景、過程、影響,一張張震撼人心的圖片、一組組令人憤慨的數字,幫助同學們回顧了“五三慘案”這段舉世公憤的歷史,教育學生銘記歷史,面向未來,勇擔責任與使命。要強愛國情、立報國志、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將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動力,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宋雯老師在“五三紀念鐘”前向學生們介紹了“五三鐘”的來歷。每年五月三日上午10:00,“五三紀念鐘”與響徹濟南上空的警報聲齊鳴,警示每一位濟南人民牢記歷史、不忘國恥、警鐘長鳴、永記哀思。

從“五三慘案紀念堂”出來,同學們來到了風景優美的“趵突泉天下第一泉”。神態愜意的游人在泉邊悠然信步,此情此景與90年前的“五三慘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周琴老師借此教育引導同學們要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美好生活,要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奉獻青春。
為切實做好紀念“五三慘案”專題教學工作,思政教學團隊結合我院學生特點與思政課教學實際,制定了“行走的課堂”現場教學+“師生同上一堂課”教學方案,帶領殘障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在走、看、聽、思、做、說中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和學生的獲得感,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政課與現實結合的更加緊密,使教學內容真正地“接地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此次“行走的課堂”教學活動很好地落實了省教育廳關于做好“駐濟高校‘同城大課堂’——紀念‘五三慘案’專題教學”工作的要求和學院黨委的具體部署,為探索創新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模式建立了良好開端。